建築

四面佛像安坐於傳統泰式佛亭的底座上,裝嚴地面朝四方。這尊印度教神祗為金漆銅像,從頂部到底部高99厘米(38.9吋)。護蔭四面佛的佛亭由八條樑柱支撐,這個華麗的結構高逾八米,亭蓋每面帶有兩層雕刻尖頂三角牆,以及層層堆疊的圓拱形金色裝飾。亭蓋的四個角上亦放置了微形佛亭雕塑。
在金光閃爍的佛亭內,四面佛的每一面跟前都放置了一個華美的祭壇,供善信參拜。佛亭內面積約七平方米,四面佛舍整體則佔地逾60平方米。八角形台階標示著四面佛的外圍邊界;每邊台階上挺立著一對金漆大象雕塑,象鼻高聳、嘴巴張開,並佇有三支紅色燈柱。金鳳凰雕像立於較高的燈柱上,喙中叼著一盞玻璃燈;其餘兩支較短的燈柱置於其側,支撐著長方形的大裝飾燈籠。
四面佛按習俗由龍守護,其翅膀與尾巴以藝術方式呈現於亭頂底層的雕刻上。
每一面尖頂三角牆中央上也有著一個金漆天使,而四隻鳳凰則是為了抵擋邪魔。
四面佛的興建

佛亭拱形頂部及樑柱以鋁材配合鋼材核心建成;鋁材耐用,鋼材則輕盈強韌。四面佛像、大象及鳳凰雕塑以及燈籠均以銅打造而成,及後四面佛像經24K鍍金處理,其餘金屬表面則塗上金漆並加上裝飾。為了裝點神像所處的底座及佛亭,工匠花了四個月,以繁複的工序把數以千計的金色、白色、藍色、黃色及紅色小玻璃片與小瓷磚片,精心拼合成傳統的泰式馬賽克圖案。佛亭的地面及外圍邊緣均由金山麻花崗岩打造而成。

四面佛的建築工程橫跨泰國曼谷及中國深圳進行,由設計到完工歷時超過六個月。技藝高超的泰國工匠負責銅像鑄造及精細的玻璃工藝,然後將不同部分運往香港組裝。鍍金工序則在九龍灣現場進行,由兩位工匠在無塵室內花了一個星期,為重達200公斤的雕塑鍍金。整個工序消耗了超過700塊金箔,其中四面佛像疊坐的下肢、多隻手臂腋下,以及屈曲的手指部分是最考究工藝的。
2017年1月,佛亭及其配件被安裝於九龍灣高銀金融國際中心前院以閘門圍起的一隅。 1月23日,四面佛像被鑲嵌於佛亭中的神壇之上。當日亦有傳統儀式助興,標誌著四面佛隆重到臨。
香港四面佛由泰籍創意大師Wongsawat Wongprasert 設計,這是他在中國興建的第五座四面佛。Wongprasert 於其位於曼谷的母校、泰國藝術大學主修藝術、雕塑與平面藝術,同時是該校的特別顧問。
香港四面佛的捐贈者為高銀集團主席潘蘇通,該集團亦是四面佛毗鄰的辦公大樓的發展商。
四面佛的保養

香港四面佛二十四小時由五名專員輪班看顧。除了一絲不苟地清潔及擦亮佛亭及雕塑,專員亦會於每天早上把貢品及裝飾呈上祭壇,在晚上妥善收拾。
佛亭護蔭神聖的四面佛像,經受著比其來源地更嚴苛的氣侯考驗。香港有著潮濕的亞熱帶氣候,冬季寒冷乾燥,氣溫可降至攝氏八度或以下;七至九月則為颱風季,為香港帶來狂風雷暴,故此必須為四面佛採取特別的保護措施。佛亭的設計預留足夠空間,於下雨時可以將祭壇桌搬到室內暫避。
毗連香港四面佛的辦公大樓、高銀金融國際中心以其環保設計獲得享譽國際的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評級白金級認證,同時為香港四面佛帶來效益。在大樓天台或外圍所收集的雨水將流入地下灌溉水槽,經回收後用作清潔四面佛及灌溉植物之用,保持四面佛外圍寧靜的綠化環境。
為了防火及避免木材腐朽的危機,建築佛亭時採用了金屬底層。鋼質支架在上色前經過防鏽處理,雕塑在鍍金之後也塗上了亮漆作保護層。四面佛像在泰國及中國專員的定期保養下將可維持十年以上,其金身不易失去光澤,惟鍍金表層的狀態需要每隔三年檢查一次。
香港四面佛
細節解碼
- 1
- 4
- 8
- 12
- 99
- 200
- 24
- 8.06
- 7.06
- 28.84
1
- 座四面佛雕像
- 座佛亭
- 個圓拱形寶塔
- 道閘門
4
- 個面相
- 個祭壇
- 個香爐
- 隻鳳凰
- 枝吊燈
- 個天使
- 個置於亭角的微型寶塔
- 個掛花環的欄架
8
- 臂四面佛
- 隻大象
- 個燈籠
- 條木柱
- 面尖頂三角牆
12
- 枝燈柱
- 支線香作參拜之用
99
- 雕塑高度99厘米
200
- 雕塑重量200公斤
24
- 24K鍍金雕塑
8.06
- 佛亭8.06米高
7.06
- 四面佛範圍7.06平方米
28.84
- 四面佛範圍周界28.8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