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佛
四面佛原為印度婆羅門教三大主神之一「梵天」,另外兩大主神分別為「毗濕奴」及「濕婆」。「梵天」是創造之神,傳說祂樂善好施,掌管人間榮華富貴。四面佛在泰國有著崇高的地位,泰語名為Phra Phrom;在南亞地區信奉印度教四面佛的中國少數民族亦會敬拜四面佛,祈求好運與祝福。
四面佛分別面向東、南、西、北,對照四部吠陀經,即印度教最神聖的經典;所以祂同時被認定為知識之源。祂俯視人類,其凝視帶有冥想意味,眼睛半合。四面佛舍內的神像會被置於較高處,善信仰視四面佛以示尊敬,並祈求祝福。
在傳統印度藝術中,四面佛被描繪成臉有鬍鬚,有著四隻手臂,手持代表不同意思的器物。香港四面佛的神像面相光滑、不帶鬍鬚,有八手八臂。祂的左下臂繞有念珠,手持六件器物:一手持佛經,代表智慧;一手持權杖,代表法力與權勢;一手持水壼,供給生命之源;明輪、鏡子及印度教認定為神聖的法螺,能夠消災、降魔。明輪代表法力,亦意指蓮花與太陽。四面佛的正面右手持胸手印,代表庇佑及慈悲。